新材料产业“十三五”规划将出
记者从工信部等多个权威渠道获悉 ,新材料产业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基本结束 ,已于近期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审议 ,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公布 。
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“中国制造2025”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 ,新材料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 。一直以来 ,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 ,出台了众多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措施 。
根据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掌握的信息 ,新材料产业“十三五”规划将从升级基础材料、发展战略材料以及遴选前沿新材料三个层面出发 ,对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作出细致规划 。其目的是促使我国新材料产业整体升级 ,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;同时通过新材料升级 ,加快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轻工、建材、纺织等基础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迈进 ,并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寻找后续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。
基础材料领域 ,“十三五”期间将着力解决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轻工、建材、纺织等基础材料产业产能全面过剩、产品结构不合理、高端领域无法实现自给三大突出问题 ,重点发展先进钢铁、先进有色金属、先进石化、先进轻工、先进建材、先进纺织等6大类25个分类材料 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 ,基础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,并形成高性能、差别化、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制造能力 ,促使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轻工、建材、纺织等基础材料制造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,先进基础材料总体实现自给 ,并形成一定的出口能力 。
关键战略材料领域 ,将从保障海洋工程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核电、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,以及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医疗卫生、电动汽车、智能制造等我国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发展出发 ,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、高性能分离薄膜、高性能纤维及符合材料、新能源材料、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、电子陶瓷、先进半导体、稀土等9大类32个分类材料 。预计到“十三五”末 ,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百余种关键战略材料将全面实现国产化 ,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% ,在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协同的基础上 ,为上述众多关键产业发展提供材料支撑 ,奠定未来发展的产业基础 。
前沿新材料领域 ,将重点发展石墨烯、3D打印、超导、智能仿生等4大类14个分类材料 。其目的是为满足未来十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,以及为制造业全面迈进中高端进行产业准备;并形成一批潜在市场规模在百亿至千亿级别的细分产业 ,为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持续发展 ,提供长久推动力 。
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认为 ,新材料领域产业前景良好 ,到“十三五”末市场规模将达万亿之巨 。而石墨烯、3D打印、超导等前沿材料的快速发展 ,则有望在未来继续催生出千亿级别的新市场 。更为重要的是 ,由于新材料产业涉及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众多部门 ,其发展不但会促使基础材料产业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,还将对“十三五”期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。
多位参与新材料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的专家均向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 ,新材料产业和钢铁、有色、石化、轻工、建材、纺织等传统制造行业息息相关 ,同时也和众多新兴产业密不可分 。因此 ,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全面促进作用 ,对我国经济转型期有着重大意义 。新材料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出台 ,将进一步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,进而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加速新兴产业发展等我国既定战略起到积极推动 。
对于“十三五”期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,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表示 ,新材料产业不但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,同时对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、创新高端装备制造发展、培育发展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,还将会对解决产能过剩、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等重大课题大有裨益 。